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苏涂 | sū tú | 古代马韩国中所设置的含有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诸逃亡者至其中即可得到庇护。 | |
苏仙 | sū xiān | 指苏轼。 | |
苏坐 | sū zuò | 东西相向而坐,平坐。有互不拘束之意。苏,通“傃”。相向。 | |
苏公堤 | sū gōng dī | 1.亦称“苏堤”。亦称“苏堤”。 2.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佑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3.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旧称丰湖)中。宋绍圣年间,苏轼知惠州时,买丰湖为放生池,并 | |
苏李体 | sū lǐ tǐ | 指汉苏武﹑李陵的诗体。 | |
苏门啸 | sū mén xiào | 《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 |
苏软 | sū ruǎn | 软弱无力。苏,用同“酥”。 | |
苏息 | sū xī | ㄙㄨ ㄒㄧ | 谓更生,恢复。 |
苏门四友 | sū mén sì yǒu | 见“苏门四学士”。 | |
苏门 | sū mén | 山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北。又名苏岭﹑百门山。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孙登。 | |
苏梅 | sū méi | 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 |
苏兴 | sū xīng | 犹苏醒。 | |
苏俄 | sū é | 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和1922年组成的苏联。 | |
苏枯 | sū kū | 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 | |
苏中郎 | sū zhōng láng | 唐代乐舞名。 | |
苏小小 | sū xiǎo xiǎo | 1.南朝齐时钱塘名妓。 2.南宋钱塘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 |
苏公笠 | sū gōng lì | 竹笠名。相传为宋苏轼贬官惠州时所倡制。 | |
苏麻 | sū má | 1.竹之一种。 2.油料作物名。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酥”。 | |
苏辙 | sū zhé |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年间进士。官至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被贬,晚年定居颍川,号颍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 |
苏秦 | sū qín | 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涽王末年任齐相。与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后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 |
苏木 | sū mù | 1.即苏枋。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蒙古语。原意是“箭”。清朝用来称呼蒙古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 | |
黄芩 | huáng qín | 多年生直立草本。其根为中药。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用。可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痈肿疔疮等。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根色深黄,可入药黄芩之种为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
白芩 | bái qín | 杜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 |
条芩 | tiáo qín | 黄芩的一种。子芩的异名。 | |
青水芰 | qīng shuǐ jì | 水生植物名。浮根菱的别称。 | |
制芰 | zhì jì | 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语出《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 | |
芰制 | jì zhì | 用菱叶做的衣裳。《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以比喻隐士的服装: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 |
芫华 | yuán huá | 落叶灌木。叶小椭圆形,花小色紫,可供观赏。花蕾含芫花素,可供药用。 | |
芫荽 | yán sui |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色。果实圆形,用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用来调味。通称香菜。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色。果实圆形,用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用来调味。通称香菜 | |
芵明 | jué míng | 即决明。又名“芵茪”﹑“马蹄决明”。 | |
涵芬楼 | hán fēn lóu | 上海商务印书馆专贮善本图书的藏书楼名。1932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二八”侵略战争中被焚毁。 | |
鞮芬 | dī fēn | 古代西域香名。 | |
清芬 | qīng fēn | ㄑㄧㄥ ㄈㄣ | 1.清香。 2.喻高洁的德行。 |
泯泯芬芬 | mǐn mǐn fēn fēn | 见“泯泯棼棼”。 | |
林芬 | lín fēn | 盛多貌。芬,通“纷”。 | |
鸿芬 | hóng fēn | 浓盛的香气。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声誉。 | |
高芬 | gāo fēn | 指高洁的节操。 | |
馥芬 | fù fēn | 犹芳香。 | |
敷芬 | fū fēn | 发散香气。 | |
澄芬 | chéng fēn | 清芬。喻德行高洁。 | |
碧芬 | bì fēn | 传说中兽名。 | |
镔芬 | bīn fēn | 缤纷。 | |
麝芬 | shè fēn | 即麝香。 | |
霜芬 | shuāng fēn | 犹霜雰。 | |
鲜芬 | xiān fēn | 鲜艳芬芳。 | |
余芬 | yú fēn | 1.残留的香气。 2.比喻传留后世的美德懿行。 | |
郁芬 | yù fēn | 浓烈的香气。 | |
泽芬 | zé fēn | 白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芷》。 | |
芬馨 | fēn xīn | 芳香。 | |
芬芗 | fēn xiāng | 1.犹芬香。 2.和调。 | |
芬藴 | fēn yùn | 见“葐蒀”。 | |
芬兰人 | fēn lán rén | 芬兰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约534万人(1985年)。讲芬兰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林业。 | |
芬华 | fēn huá | 香花。 | |
芬香 | fēn xiāng | ㄈㄣ ㄒㄧㄤ | 1.芳香。 2.喻美德。 香,香气 |
芬氲 | fēn yūn | 见“葐蒀”。 | |
芬飶 | fēn bì | 芳香。语本《诗.周颂.载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毛传:“飶,芬香也。” | |
薢芶 | xiè gōu | 1.菱的别名。2.草决明。 | |
丛芮 | cóng ruì | 丛生的茅草。 | |
王蓬芮 | wáng péng ruì | 瑞星名。 | |
虞芮 | yú ruì | 周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周求西伯姬昌平断。《诗.大典.绵》:“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史记.周本纪》:“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