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记人 | jì rén | 指为《礼经》作记的人。 | |
记家 | jì jiā | 指为《礼经》作记的儒生。 | |
记性 | jì xìng | ㄐㄧˋ ㄒㄧㄥˋ | 记忆力:记性好ㄧ没记性。 |
记游 | jì yóu | 指题名以记游踪。 在所游历的地方题诗文留念记游者甚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
记结 | jì jié | 方言。犹言搁在心上。 | |
记要 | jì yào | 同‘纪要’。 | |
记故 | jì gù | 史事﹐故实。 | |
记书 | jì shū | 指传记及诸家之书。 | |
记罣 | jì guà | 见“记挂”。 | |
记述 | jì shù | ㄐㄧˋ ㄕㄨˋ | 用文字叙述;记载:记述往事ㄧ那篇文章对此事有翔实的记述。 |
记闻 | jì wén | 1.记述所闻。 2.记事与见闻。 | |
记号 | jì hào | ㄐㄧˋ ㄏㄠˋ | 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成的标记:联络记号ㄧ有错别字的地方,请你做个记号。 |
记録 | jì lù | ㄐㄧˋ ㄌㄨˋ | 1.载录﹐记载。 2.史册﹔记载的材料。 3.指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 4.做记录的人。 5.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
志讬 | zhì tuō | 犹寄兴。 | |
寓讬 | yù tuō | 寄托。 | |
贿讬 | huì tuō | 行贿请托。 | |
重讬 | zhòng tuō | 亦作“重托”。重大的依托;郑重的委托。唐 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六翮方鎩,思重託於扶摇。”《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幼无父母,全亏得婶娘重托,出来为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夫人》:“生辞以少年书痴,恐负重託。”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吾弟明达,当不负重托。” | |
称讬 | chēng tuō | 称引假托。 | |
顾讬 | gù tuō | 亦作“顾托”。犹嘱托。 | |
阳讬 | yáng tuō | 犹借口。 | |
委讬 | wěi tuō | 1.亦作“委托”。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北齐书·武成帝纪》:“孝昭 幸 晋阳,帝以懿亲居守 鄴,政事咸见委託。”唐 可止《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鸡。”《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纵,谓有 泰山 之安;委託非人,坐受 平阳 之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 | |
赝讬 | yàn tuō | 谓假借他人名义。 | |
回讬 | huí tuō | 改换托词,另找借口。 | |
拟讬 | nǐ tuō | 1.亦作“拟托”。模拟假托。 | |
系讬 | xì tuō | 犹依附。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僕回辕之后,清 河 不能孤立,必有所繫託,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 | |
结讬 | jié tuō | 亦作“结托”。结交依托。 | |
藉讬 | jiè tuō | 凭借;依附。 | |
讽讬 | fěng tuō | 讽喻寄托。《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 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辞多讽託幽远,作《问大钧》、《謫九年》等赋数篇。” | |
属讬 | shǔ tuō | 亦作“属托”。 请托,托付。 | |
央讬 | yāng tuō | 亦作“央托”。 央求;请托。 | |
推讬 | tuī tuō | 1.推引依托。 | |
投讬 | tóu tuō | 见“投托”。 | |
嘱讬 | zhǔ tuō | 见“嘱托”。 | |
支讬 | zhī tuō | 见“支托”。 | |
止讬 | zhǐ tuō | 寄居。 | |
陈讬 | chén tuō | 陈请,请托。 | |
交讬 | jiāo tuō | 交付委托。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应整顿的事繁琐得很。母亲死时遗下的债务须得暂时有个交托。” 茅盾 《子夜》十七:“他并不是在那里盘算着老太爷的开丧;那是五天以后的事,而且早就全权交托给姑奶奶和少奶奶去办理了。” | |
偷讬 | tōu tuō | 犹言推诿。 | |
偃讬 | yǎn tuō | 谓依托以安身。 | |
倚讬 | yǐ tuō | 亦作“倚托”。依靠;仗恃。 | |
付讬 | fù tuō | 亦作“付托”。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太康 九年,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 | |
关讬 | guān tuō | 关说请托。 | |
附讬 | fù tuō | 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和士开 居要日久,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 | |
兴讬 | xīng tuō | 寄兴寓意。 | |
买讬 | mǎi tuō | 谓出钱请托。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 | |
不讬 | bù tuō | 同“不托”。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三》:“汤饼,唐 人谓之不託,今俗谓之餺飥。” | |
乐讬 | lè tuō | 犹落拓。谓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乐,通“落”。 | |
讬肺腑 | tuō fèi fǔ | 见“託肺附”。 | |
讬地 | tuō dì | 依托大地。 | |
讬法 | tuō fǎ | 1.谓凭借刑法。 | |
讬熟 | tuō shú | 谓仗着是熟人、老交情而不拘礼节。 | |
讬坐 | tuō zuò | 寄坐。谓不称其位,坐不能久。 | |
讬孤 | tuō gū | 谓以遗孤相托。 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 | |
讬情 | tuō qíng | 1.寄情。 | |
讬翼 | tuō yì | 谓鸟栖身。借指寄身。 | |
讬终 | tuō zhōng | 1.依靠以终老。 | |
讬怀 | tuō huái | 寄托情怀。 | |
讬躬 | tuō gōng | 犹寄身。 | |
讬根 | tuō gēn | 附着生根。比喻置足,寄身。 | |
讬爱 | tuō ài | 犹言承蒙厚爱。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