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南熏 | nán xūn | 亦作“南薰”。1.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3. 唐 宫殿名。4.泛指宫观楼殿。5.门名。 | |
南沃沮 | nán wò jǔ | 古代国名。东汉时,我国东部少数民族所建。 | |
南北郊 | nán běi jiāo | 南郊与北郊。分别为古代王朝祭天﹑祭地之处。 | |
南郊 | nán jiāo | 1.都邑南面的地区。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 |
南闱 | nán wéi | 1.南门。 2.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 | |
南馔 | nán zhuàn | 南方口味的菜肴。 | |
南阳佳气 | nán yáng jiā qì | 1.亦作“南阳气”。 2.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起兵舂陵,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派遣到南阳,遥望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 |
南士 | nán shì | 南方之士。 | |
南极老人 | nán jí lǎo rén | 星名,即南极星。旧时以为此星主寿,故常用于祝寿时称颂主人。 | |
南湾子船 | nán wān zǐ chuán | 江浙一带运货载客的巨型木船。最大的有七个舱,专使篙橹,不用风帆。 | |
南郑 | nán zhèng | 周畿内邑。周穆王都此。因在镐京南,故称。又因在新郑西,也叫西郑。 | |
南乐 | nán lè | 1.指《诗经》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都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 | |
南浔 | nán xún | 传说中的古国名。 | |
南内 | nán nèi | 1.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大明宫(东内)之南,故名。 2.南宋皇帝居住的地方。 3.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 |
南柯梦 | nán kē mèng | 见“南柯一梦”。 | |
南雷 | nán léi | 即南雷里。浙江省余姚县之南,有大﹑小雷峰,峰下有南雷里。 | |
南匈奴 | nán xiōng nú |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内部分裂为二,其一部南下附汉,被称为南匈奴。 | |
南牙 | nán yá | 即南衙。指宰相。 | |
南食 | nán shí | 用南方烹饪方法做成的饭菜。 | |
南客 | nán kè | 1.客居南方。 2.指客居南方之人。 3.从南方来的客旅。 4.孔雀的别名。 | |
南枝 | nán zhī | 1.朝南的树枝。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3.借指梅花。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 | |
南西厢 | nán xī xiāng | 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 |
南狩 | nán shòu | 1.亦作“南守”。 2.犹南巡。 | |
南隆 | nán lóng | 四川阆中的别称。 | |
南卷 | nán juàn | 明清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 | |
南邦 | nán bāng | 南国;南方。 | |
南音 | nán yīn | 1.南方的音乐。 2.指虞舜的《南风》歌。 3.南方口音。 | |
南伪 | nán wěi | 见“南讹”。 | |
南山雾 | nán shān wù | 比喻隐居之处。 | |
南陵 | nán líng | 1.南边的陵墓。 2.专指汉代薄姬之陵。 3.指南陵戍。晋置,故城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 | |
南华真经 | nán huá zhēn jīng | 《庄子》的别称。始于唐代。 | |
南海神 | nán hǎi shén | 南方之神。庙在广东省广州市东南。 | |
南熏北鄙 | nán xūn běi bǐ | 南熏,指虞﹑舜《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殷纣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 |
南之威 | nán zhī wēi | 见“南威”。 | |
南阳子 | nán yáng zǐ | 指诸葛亮。因其为南阳人,故称。 | |
南直 | nán zhí | 南直隶的省称。 | |
南梆子 | nán bāng zi | 京剧曲调。定弦同“西皮”调一样。音调和婉,宜于表达幽怨﹑细腻的情感。主要用于旦角,有时也用于小生。 | |
南宪 | nán xiàn | 即台谏,御史。 | |
南障山 | nán zhàng shān | 庐山的古名。 | |
南北二玄 | nán běi èr xuán | 晋代谢玄与张玄之的合称。 | |
南山粲 | nán shān càn | 见“南山矸”。 | |
南针 | nán zhēn | 即指南针。因能指示方向,故常用来比喻正确的指导和准则。 | |
南山矸 | nán shān gān | 1.亦作“南山粲”。 2.宁戚饭牛歌的首句。因也代指饭牛歌。寓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意。 | |
南裔 | nán yì | 南方边境地区。 | |
南阳市 | nán yáng shì | 在河南省西南部、焦枝铁路线上,滨临白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8年设市。人口42.8万(1995年)。丝绸工业发达,特产南阳绸、南阳玉。名胜古迹有卧龙岗武侯祠、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张衡墓。 | |
南乡子 | nán xiāng zǐ |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 | |
南虢 | nán guó | 周时诸侯国名。本封于西虢,在陕西。平王东迁,徙于上阳,改称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 |
南威 | nán wēi | 1.亦称“南之威”。春秋时晋国的美女。《战国策.魏策二》:“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不可以无盐宿瘤之丑﹐而谓在昔无南威西施之美。”清和邦额 | |
南壄 | nán yě | 见“南野”。 | |
南面王 | nán miàn wáng | 泛指王侯。谓最高统治者。 | |
南岭 | nán lǐng | ㄣㄢˊ ㄌㄧㄥˇ | 横贯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间的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或东西向)山脉的总称。中国主要山脉之一。从西向东主要有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故又称五岭。一般海拔1000米,最高峰猫儿山海拔2142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界。地形破碎,岭间谷地为南北交通要道。 广西、广东北 |
南翁 | nán wēng | 泛指南方的老人。 | |
南氏 | nán shì | 古国名。 | |
南云 | nán yún | 1.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 2.指唐南霁云。 | |
南国社 | nán guó shè | 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田汉创办。社内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但以戏剧活动为主。1930年因参加左翼戏剧活动被国民党查封。 | |
南越鸟 | nán yuè niǎo | 指鹦鹉。 | |
南极 | nán jí | ㄣㄢˊ ㄐㄧˊ | 1.南方极远之地。 2.星名。即南极老人星。 3.到南方极远之地。 4.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 |
南鲜 | nán xiān | 我国南方所产的鲜果。如龙眼﹑荔枝﹑柚子﹑橙﹑蜜柑等。 | |
南社 | nán shè | 辛亥革命时期进步的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1909年成立于苏州。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和媚外政策,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期参加者如黄兴、宋教仁、马君武、苏曼殊、杨铨等,大多是同盟会成员或爱国诗人。后社员人数达千余人,政治面貌日渐复杂。辛亥革命后,部分成员参加反 | |
南淮 | nán huái | 泛指淮水流域。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