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鸳俦 | yuān chóu | 犹鸳鸯侣。 | |
征俦 | zhēng chóu | 旅伴。 | |
俦辈 | chóu bèi | 同辈。 | |
俦比 | chóu bǐ | 谓可与相比者。 | |
俦俪 | chóu lì | 同类的人物。 | |
俦伍 | chóu wǔ | 同类之人;同等之人。 | |
俦匹 | chóu pǐ | 1.同伴,伴侣。 2.相比。 3.指可与相比者。 | |
俦列 | chóu liè | 同列。亦指同类的人。 | |
俦亚 | chóu yà | 同类。 | |
俦似 | chóu sì | 相类似者,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
俦人 | chóu rén | 1.众人。 2.指常人﹑一般人。 | |
俦拟 | chóu nǐ | 1.犹比拟。 2.指同类的人。 | |
俦伦 | chóu lún | 1.同辈或同列的人。 2.指可与相比并者。 | |
俦侣 | chóu lǚ | 1.伴侣;朋辈。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 |
拒俄运动 | jù é yùn dòng |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沙俄。上海民众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后遭到清政府镇压。 | |
傀俄 | guī é | 1.倾颓貌。 2.魁伟貌。 | |
赤俄 | chì é | 旧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 |
白俄 | bái é | 1.俄罗斯民族之一部。居于欧洲俄罗斯西部﹐俄国革命后﹐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2.指俄国革命后﹐流亡各国的帝俄贵族。 | |
沙俄 | shā é | 指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 |
隗俄 | wěi é | 沉醉貌。 | |
俄土战争 | é tǔ zhàn zhēng |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 |
俄顷 | é qǐng | ㄜˊ ㄑㄧㄥˇ | 〈书〉很短的时间。 片刻;一会儿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俄旋 | é xuán | 一会儿,短暂的时间。 | |
俄瞬 | é shùn | 短暂的时间,转瞬间。 | |
俄而 | é ér | ㄜˊ ㄦˊ | 〈书〉不久;一会儿:俄而日出,光照海上。 |
俄然 | é rán | ㄜˊ ㄖㄢˊ | 一会儿,短暂的时间,突然。 忽然俄然消失 |
俄俄 | é é | 庄严貌。俄,通“峨”。 | |
俄且 | é qiě | 即将,不久将要。 | |
俄刻 | é kè | 顷刻,不长的时间。 | |
俄景 | é jǐng | 偏西的日光。 | |
侻顺 | tuō shùn | 简易而顺情。 | |
轻侻 | qīng tuì | 轻佻狂放。 | |
寝侻 | qǐn tuì | 丑陋。 | |
佞侻 | nìng tuì | 见“佞兑”。 | |
陋侻 | lòu tuì | 丑陋。 | |
简侻 | jiǎn tuì | 见“简脱”。 | |
骜侻 | ào tuì | 傲慢轻脱。 | |
疏侻 | shū tuì | 1.同“疏脱”。 2.粗率;轻率。 3.放达﹐不受拘束。 | |
侻陋 | tuì lòu | 丑陋。 | |
侻失 | tuì shī | 谓因疏略而失口乱言。 | |
被俘人员 | bèi fú rén yuán |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的人员。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的人员 | |
馘俘 | guó fú | 杀死和生俘的敌人(以割取左耳计数)。 | |
囚俘 | qiú fú | 1.俘虏。 2.捕获俘虏。 | |
累俘 | lèi fú | 被拘系之俘虏。 | |
告俘 | gào fú | 古代凯旋,献俘太庙,以告成功。 | |
被俘 | bèi fú |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如:被俘人员。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 |
赏俘 | shǎng fú | 因俘获之功而所得的赏赐。 | |
生俘 | shēng fú | 活捉敌人。如:这次战役生俘敌人上万名。 | |
战俘 | zhàn fú | 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被敌对方俘获的军事人员。包括军人、民兵、志愿军人、游击队员等战斗和非战斗人员。根据1949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对战俘应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战俘人格应得到尊重,要给战俘提供医疗保障,不得占有战俘的个人财产,不得强迫战俘从事危险的工作,战争结束后战俘应予以 | |
俘纍 | fú lèi | 亦作“俘累”。 俘获捆绑;俘掳。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然此等皆戕杀已降,俘纍老弱,困弊腹心,而取空虚无用之地以谓武功。”宋 陆游《南唐书·朱元传论》:“元 降,诸将束手无策,相与为俘纍以去。”清 黄宗羲《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 | |
俘略 | fú lüè | 俘获掠夺。 | |
俘卤 | fú lǔ | 见“俘虏”。 | |
俘斩 | fú zhǎn | 1.俘获斩杀。 2.指被俘获斩杀的人。 | |
俘杀 | fú shā | 俘获杀戮。 | |
俘馘 | fú guó | 1.亦作“俘聝”。 2.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3.指被俘虏者。 4.俘获斩杀。 | |
俘掳 | fú lǔ | 见“俘虏”。 | |
俘献 | fú xiàn | 作为俘虏而被进献。 | |
俘擒 | fú qín | 擒获或被擒获。 | |
俘囚 | fú qiú |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 2.拘禁。 | |
俘系 | fú xì | 俘获拴缚。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