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中仪 | zhōng yí | 唐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唐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淡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 | |
宗仪 | zōng yí | 指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 | |
姿仪 | zī yí | 1.容貌,仪表。 2.谓美好的仪态。 | |
月仪 | yuè yí | 篇名。史称南朝梁任昉八岁时所作﹐辞义甚美。事见《南史.任昉传》。原文已佚。后用为年幼聪慧过人的典实。 | |
仪繖 | yí sǎn | 指用为仪仗的伞。 | |
仪灋 | yí fǎ | 见“仪法”。 | |
仪表 | yí biǎo | ㄧˊ ㄅㄧㄠˇ | 1.人的外表。 2.各种测定仪。 |
仪仗队 | yí zhàng duì | ①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单一军种人员组成。通常在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或举行重大庆典时使用,是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②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时,手执旗帜、标语等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分队。 手持仪仗的队伍 | |
仪望 | yí wàng | 仪容;外表。 | |
仪饰 | yí shì |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 |
仪准 | yí zhǔn | 法度标准。 | |
仪态 | yí tài | ㄧˊ ㄊㄞˋ | 指人的容貌举止风度等:仪态万方。 姿态;容貌;风度仪态万方 |
仪仪 | yí yí | 仪态整肃貌。 | |
仪体 | yí tǐ | 礼仪的程序法式。 | |
仪羽 | yí yǔ | 1.仪禽。凤凰的别称。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 |
仪贤堂 | yí xián táng | 南朝梁武帝礼贤讲学之处。 | |
仪舆 | yí yú | 皇后﹑妃嫔所乘的肩舆。其制依次稍有别。 | |
仪缀 | yí zhuì | 威仪,外观。 | |
仪状 | yí zhuàng | 仪容形状。 | |
仪钟 | yí zhōng | 指音制标准的乐钟。 | |
仪掾 | yí yuàn | 泛称地方掌刑律的属官。 | |
仪轸 | yí zhěn | 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 |
仪数 | yí shù | 礼仪规定的等级。 | |
仪操 | yí cāo | 仪容节操。 | |
仪衍 | yí yǎn |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公孙衍的并称。 | |
仪制 | yí zhì |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2.仪态,形制。 3.官名。明清属礼部。 | |
仪伞 | yí sǎn | 指用为仪仗的伞。 | |
仪物 | yí wù | 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孔传:“威仪不及礼物。” | |
仪衡 | yí héng | 1.测度衡量。 2.指观测仪器。 | |
仪止 | yí zhǐ | 仪表举止。 | |
仪图 | yí tú | 揣想忖度。 | |
仪服 | yí fú | 礼服。 | |
仪导 | yí dǎo | 导引,开路的仪仗。 | |
仪堂 | yí táng | 鸿胪寺的别称。 | |
仪曹 | yí cáo | 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三国魏,晋沿之。南朝时为祠部属官。北魏为仪曹尚书,北齐仪曹属殿中尚书。隋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炀帝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唐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2.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 | |
仪训 | yí xùn | 仪礼﹑训诫。 | |
仪章 | yí zhāng | 仪节。 | |
仪正 | yí zhèng | 仪鸾司大使的别称。明初设仪鸾司,正职称大使,不久废,改置锦衣卫,因以代称锦衣卫长官。 | |
仪质 | yí zhì | 姿容;风度。 | |
仪从 | yí cóng | 仪卫随从。 | |
仪禽 | yí qín | 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凤凰来仪。” | |
仪器 | yí qì | ㄧˊ ㄑㄧˋ | 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 为某一特定用途所准备的一套装置或机器 |
仪锽 | yí huáng |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
仪刀 | yí dāo | 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 | |
仪囊 | yí náng | 隋代御史中丞前,仪卫所执,接受弹章﹑诉辞的袋子。 | |
仪坤 | yí kūn | 1.唐代为未祔庙皇后所立的祀庙名。 2.称皇后庙的祀乐。 | |
仪盆 | yí pén | 盥盆。汉代皇帝出行时,随从捧之。 | |
仪秦 | yí qín |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 |
仪韶 | yí sháo | 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 | |
仪鸾殿 | yí luán diàn | 宫殿名。隋大业间有野雀飞集宝城朝堂前,有人为奉承皇帝,诈称鸾凤来临,因于其地建仪鸾殿。 | |
仪轨 | yí guǐ | 礼法规矩。 | |
仪部 | yí bù | 1.明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 |
仪典 | yí diǎn | 礼法;仪式。 | |
仪测 | yí cè | 测度。 | |
仪容 | yí róng | ㄧˊ ㄖㄨㄙˊ | 仪表;容貌。 人的外貌,尤指动人的或健康的外貌 |
仪锽斧 | yí huáng fǔ | 见“仪锽”。 | |
仪车 | yí chē | 皇后﹑妃﹑嫔所乘的车驾。其制依次稍有别。 | |
仪矩 | yí jǔ | 仪法规矩。 | |
仪比 | yí bǐ | 比拟;比匹。 | |
仪尚 | yí shàng | 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二人为屈原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