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嬭嬭 | nǎi nɑi | 1.母亲。 宋 孔平仲《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诗:“爹爹与嬭嬭,无日不思尔。”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现如今爹爹妳妳都亡尽,但愿得哥哥嫂嫂休嗔忿。”元 高克礼《黄蔷薇过庆元贞》曲:“又不曾看生见长,便这般割肚牵肠。唤嬭嬭酩子里赐赏,撮醋醋孩儿弄璋。” | |
嬭母 | nǎi mǔ | 亦作“奶母”。 亦作“妳母”。乳母。《宋书·何承天传》:“承天 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年少,潁川 荀伯子 謿之,常呼为嬭母。”《北齐书·崔季舒传》:“﹝ 静帝 ﹞恒与 季舒 论之,云:‘崔中书 是我妳母。’”《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此人是东宫嬭母 冯氏。”沙汀《丁跛公》:“但那坐在公 | |
嬭房 | nǎi fáng | 亦作“奶房”。亦作“妳房”。多指人的乳房。亦指供食用的动物乳房。唐 张鷟《游仙窟》:“拍搦奶房间,摩挲髀子上。”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妳房……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宋 周密《癸辛杂识·驼峰》:“然驼 | |
沓嬲 | tà niǎo | 谓轮奸。 | |
剔嬲 | tī niǎo | 犹纠缠。 | |
相嬲 | xiāng niǎo | 相戏嬉;相纠缠。 | |
嬲戏 | niǎo xì | 狎弄。 | |
嬲恼 | niǎo nǎo | 纠缠扰乱。 | |
嬮嬱 | yān qiàn | 美女,美女貌。 | |
媟嬻 | xiè dú | 见“媟黩”。 | |
疏嬾 | shū lǎn | 亦作“疎嬾”。见“疏懒”。 | |
散嬾 | sàn lǎn | 精神松懈,行动散漫。清 黄景仁《初夏命仆刈阶草》诗:“吾性復散嬾,歷乱畏整葺。” | |
惰嬾 | duò lǎn | 亦作“惰孏”。 懒惰。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姜望 至德而佃不復种,重华 大圣而渔不偿网,然后玉璜表 营丘 之祚,大功有二十之高,何必讥之以惰嬾,而察才以相士乎!”晋 陶潜《责子》诗:“阿舒 已二八,惰嬾故无匹。”一本作“懒惰”。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王丹 ﹞每岁 | |
嬾嬾 | làn làn | 没精打彩。宋 马永卿《元城语录·围棋》:“先生一日问僕能围棋否,僕对以亦尝为之,终不高,故虽与人对,亦復嬾嬾尔。”瞿秋白《马尔华》:“﹝海鸥﹞并排着坐在沙上,张开着嘴,垂着翅膀,或是嬾嬾的浮在波浪上,不叫喊,也不像平常那么野兽似的活跃。” | |
嬾散 | làn sàn | 怠惰散漫。 金 王渥《游蓝田》诗:“蹇予嬾散本真性,临水登山此生足。”明 焦竑《焦氏笔乘·宏甫书高尚册后》:“且吾闻 宏甫氏,嬾散不事生产作业。”清 许光治《天净沙》曲:“老渔归也,春来嬾散生涯。” | |
嬾放 | làn fàng | 犹懒散。清 金农《东郊各舍寄章十五全人》诗:“只合杜门称嬾放,注书且喜脑华清。” | |
嬾慢 | làn màn | 犹懒散。明 袁宗道《早春独坐》诗:“迂疎生事简,嬾慢见人难。”清 曹寅《宿华阳》诗:“多年嬾慢水曹部,輒为寒梅办急装。” | |
嬾困 | làn kùn | 犹困倦。 宋 杨万里《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春光嬾困扶不起,吹残玉髻也慵理。”宋 杨万里《天丝行》:“天孙嬾困抛云机,却倩月姊看残丝。” | |
欢嬿 | huān yàn | 同“欢宴”。 | |
嬿私 | yàn sī | 谓男女欢爱私情。 | |
嬿婉 | yàn wǎn | 1.美好貌。 2.也借指美女。 3.欢好;和美。 | |
嬿娩 | yàn miǎn | 欢好。 | |
斒孄 | bān lǎn | 犹斑斓。春秋末﹐老莱子至孝﹐“常服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以娱亲。后用为孝养父母之典。 | |
衰孄 | shuāi lǎn | 懒散。 | |
孅趍 | qiān qū | 见“孅趋”。 | |
孅儿 | qiān ér | 犹小儿。对人轻蔑之称。 | |
孅啬 | qiān sè | 犹悭吝。 | |
孅介 | qiān jiè | 细微。 | |
孅趋 | qiān qū | 1.亦作“孅趍”。 2.巧佞谄媚。 | |
孅阿 | qiān ā | 古神话中御月运行的女神。 | |
孅犁 | qiān lí |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
琅孉 | láng huān | 神话中天帝藏书处。 神话中天帝藏书处 | |
真孃墓 | zhēn ráng mù | 见“真娘墓”。 | |
花孃 | huā niáng | 见“花娘”。 | |
雁孃 | yàn ráng | 膏神名。 | |
耶孃 | yē ráng | 父母。后多作“爷娘”。古乐府《木兰诗》:“耶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唐 杜甫《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 桥。”《敦煌曲子词·鹊踏枝》:“仰告三光垂泪滴,教他耶孃甚处传书觅。”元 陆蕙奴《舟中漫成》诗:“耶孃重利妾身轻,独抱琵琶万里行。” | |
真孃 | zhēn ráng | 见“真娘”。 | |
泰孃 | tài ráng | 见“泰娘”。 | |
爷孃 | yé ráng | 亦作“爷娘”。 父母。古乐府《木兰诗》:“旦辞爷孃去,暮宿 黄河 边。”《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爷娘底处认坟墓,姊妹何乡寻骨肉?”潘漠华《生命上深刻的一痕》诗:“我不忍写,莫有爷娘,也莫有名义上的丈夫。” | |
阿耶孃 | ā yē niáng | 父母亲。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旷大刼来有何罪,如今孤负阿耶孃,虽得人身有富贵,父南子北各分张。” | |
阿孃 | ā niáng | 母亲。《隋书·房陵王勇传》:“勇 昔从 南兖州 来,语 卫王 曰:‘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唐 寒山《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金 元好问《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 |
前孃 | qián niáng | 亦作“前娘”。男子先后娶妻,其前妻为其子女的前娘。明 叶盛《水东日记·山歌》:“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孃儿女好孤恓。”清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引《串戏梆子腔》:“吾丈夫 刘汉卿,前娘所养。叔叔 汉相,后娘所生。” | |
孃子 | niáng zǐ | 1.称母亲。 宋 司马光《书仪》卷一:“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孃子。” | |
孊密 | mǐ mì | 美好缜密。 | |
姣孋 | jiāo lí | 俊美。 | |
皇孋 | huáng lí | 皇帝的配偶。 | |
孋姬 | lí jī | 即骊姬。春秋时骊戎国君之女。 | |
惰孏 | duò lǎn | 见“惰懒”。 | |
蛮猓 | mán guǒ | 旧时对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称。 | |
猡猓 | luó guǒ | 猡猡。 | |
猓然 | guǒ rán | 1.亦作“猓”。 2.兽名。即长尾猿。 | |
猕猴梨 | mí hóu lí | 即猕猴桃。详“猕猴桃”。 | |
猕猴桃 | mí hóu táo | 又称“杨桃”。双子叶植物,猕猴桃科。落叶藤本。叶心脏形,叶柄较长。雌雄异株。花乳白色,后转淡黄。浆果棕褐色或黄绿色,卵形至近球形。原产中国。果肉酸甜可口,是高营养水果,可鲜食或制果酱、酿酒。根可入药。 | |
猕猴戏 | mí hóu xì | 《礼记.乐记》“獶杂子女”汉郑玄注:“獶,狝猴也。言舞者如狝猴戏也。”后因以“猕猴戏”指猴戏。 | |
猕猴池 | mí hóu chí | 梵语意译。即猴池。在古印度毘舍离庵摩罗园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狝猴为佛穿也,在昔如来曾住于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印度著名的 | |
猕猴 | mí hóu | 又称“恒河猴”。哺乳纲,狭鼻组猴科。毛色大体为棕黄色。颜面和两耳裸露,幼时近白色,成年后肉色。臀部有红色臀胝。四肢几乎等长。以野果、野菜为食。有颊囊,可贮食。群栖山林,行动敏捷,善攀缘跳跃,也能泅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重要实验动物。 | |
犷猤 | guǎng guì | 凶猛壮勇貌。 | |
猦狸 | fēng lí | 兽名。 | |
小猢狲 | xiǎo hú sūn | 小猴子。借指年轻男子。有时用作詈词。 | |
油煠猢狲 | yóu yè hú sūn | 形容轻狂的样子。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