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捐荐 | juān jiàn | 去掉荐席。表示谦逊。 | |
捐廉 | juān lián | 旧谓官吏捐献除正俸之外的养廉银。 | |
捐献 | juān xiàn | ㄐㄨㄢ ㄒㄧㄢˋ | 拿出财物献给(国家或集体):他把全部藏书捐献给图书馆。 向国家、集体献出财物为该计划捐献10万元 |
捐赈 | juān zhèn | 旧时捐钱给政府充作救济金。 | |
捐复 | juān fù | 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清代的一种弊政。 | |
捐免 | juān miǎn | 清代进入仕途手续繁复,如愿捐银,可以减免,谓之“捐免”。 | |
捐款 | juān kuǎn | ㄐㄨㄢ ㄎㄨㄢˇ | 捐助款项:向灾区捐款ㄧ捐款办学。 |
捐玦 | juān jué | 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 |
捐除 | juān chú | 废除;消除。 | |
捐袂 | juān mèi | 捐弃衣袖。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 |
捐监 | juān jiān | 指明清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始于明景帝初。初限于生员,后扩大及平民,称为例监。清代因之。 | |
捐骸 | juān hái | 犹捐躯。 | |
捐宾 | juān bīn | 见“捐宾客”。 | |
日渐 | rì jiàn | 一天一天慢慢地:~进步。~萎缩。 | |
木渐 | mù jiàn | 谓树木向上生长。语出《易.渐》:“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后因以“木渐”比喻君子以道义为根基,德业日新。 | |
南顿北渐 | nán dùn běi jiàn | 佛教禅宗的两个宗派。一派主张顿悟,是为南宗;一派主张渐修,是为北宗。 | |
阶渐 | jiē jiàn | 循序渐进的途径。 | |
积渐 | jī jiàn | ㄐㄧ ㄐㄧㄢˋ | 逐渐形成。 逐渐累积而成积渐养成的习惯 |
衰渐 | shuāi jiàn | 衰败浸渐。 | |
微渐 | wēi jiàn | 指事物的苗头或征兆。 | |
淹渐 | yān jiàn | 形容因病而精神委靡不振。 | |
湛渐 | zhàn jiàn | 沉密潜深。 | |
渍渐 | zì jiàn | 犹逐渐。 | |
渐寖 | jiàn jìn | 渐进,逐渐。 | |
渐鸿 | jiàn hóng | 从水中进到岸上的鸿雁。常以喻仕进。 | |
渐丁 | jiàn dīng | 未成年的候补待役者。 | |
渐教 | jiàn jiào | 1.佛教语。佛教各派对其教主释迦牟尼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说,在我国如天台﹑法相﹑华严诸宗各异。一般以渐教和顿教判摄释迦一代的教法。所谓“渐”,指说法的由浅入深阶梯。由渐到顿,即由小乘到大乘。 2.佛教语。指主张须经长期修习,才能把握佛教真理,即倡“渐悟”的教派。与主张 | |
渐次 | jiàn cì | ㄐㄧㄢˋ ㄘㄧˋ | 〈书〉渐渐:雨声渐次停息 。 |
渐磨 | jiàn mó | 见“渐摩”。 | |
渐毒 | jiàn dú | 欺诈。 | |
渐台 | jiàn tái | 1.台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楚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江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参阅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 2.台名。在陕西省长安县。汉武帝作建章宫,太液池中有渐台,高二十馀丈,台址在水中,故名。汉末刘玄兵从宣平门入﹐王莽逃至渐台上﹐为众兵所杀。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 |
渐耳 | jiàn ěr | 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 | |
渐快 | jiàn kuài | 速度的逐渐加快。 速度的逐渐加快 | |
渐恧 | jiàn nǜ | 犹惭愧。渐,用同“惭”。 | |
渐诈 | jiàn zhà | 欺诈。 | |
渐巧 | jiàn qiǎo | 诈伪。 | |
渐泽 | jiàn zé | 1.低湿之地。 2.润泽,熏染。 | |
渐悟 | jiàn wù | ㄐㄧㄢˋ ㄨˋ | 佛教指必须不断排除障碍,渐渐觉悟真理。泛指渐渐领悟。 |
渐渐 | jiàn jiàn | ㄐㄧㄢˋ ㄐㄧㄢˋ | 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起来了ㄧ十点钟以后,马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ㄧ站台上的人群向渐渐远去的火车招着手。 |
渐积 | jiàn jī | 逐渐发展,积聚。 | |
渐行 | jiàn xíng | 1.诈行,以欺诈行事。 2.谓泡在(泥水)中行走。 | |
渐营 | jiàn yíng | 徐进﹑萦绕。 | |
泥活字 | ní huó zì | 用胶泥刻字烧硬制成的印刷活字。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由宋代毕升发明。当时用松脂蜡将泥活字粘固成版进行印刷,后也有人在平铺薄泥的盘内排版,再入窑烧成整块,用以印刷。 | |
快活汤 | kuài huó tāng | 酒名。 | |
激活作用 | jī huó zuò yòng | 在某些物质的作用下,酶获得和增强活力的现象。如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后者变成有活力的胰蛋白酶。这类具有激活作用的物质,称为“激活剂”。 | |
肺活量 | fèi huó liàng | 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成年男子正常的肺活量约为3.5-4升,成年女子正常的肺活量约为3升。 | |
戳活儿 | chuō huó ér | 旧时听大鼓书,选定某曲,并指定某人演唱,称为戳活儿。 | |
成活率 | chéng huó lǜ | 动植物成活的百分比。 | |
笨活儿 | bèn huó ér | 笨重的工作;粗活儿。 | |
生活教育 | shēng huó jiào yù |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 |
生活资料 | shēng huó zī liào | 即“消费资料”。 | |
生活方式 | shēng huó fāng shì | 人类生活的活动方式。有广狭两义:广义包括劳动生活、消费生活、精神生活等活动方式,狭义指个人或家庭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包括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等。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并受一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 |
生活水平 | shēng huó shuǐ píng | 指人们享受物质﹑文化生活的高低程度。 | |
生活费 | shēng huó fèi | ㄕㄥ ㄏㄨㄛˊ ㄈㄟˋ | 维持生活的费用。 |
死模活様 | sǐ mó huó yàng | 半死不活的样子。 | |
死様活气 | sǐ yàng huó qì | 形容没有生气。 | |
耍活寳 | shuǎ huó bǎo | 以滑稽的动作引人发笑。 | |
铜活字 | tóng huó zì | 铜制的印刷活字。公元1403年﹐朝鲜已开始大量铸造铜活字印书。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中国明代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年)﹐在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一带曾广泛应用铜活字印书。清雍正四年(1726年)﹐武英殿曾用铜活字印行《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亦省称“铜字”。 | |
外活 | wài huó | [方]工厂或手工业者代人加工的活;家庭妇女给人做的有报酬的活。 | |
顔子生活 | yán zǐ shēng huó | 指蹩脚活儿。 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京师 颜家巷 髹器物不坚实,故至今谓之 颜子 生活。”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