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旋木雀 | xuàn mù què | 鸟名。体大如雀﹐嘴细长而尖﹐稍弯曲。尾羽坚硬。背部毛羽黄褐色﹑杂白斑;腹部银白色。爪锐利﹐能沿树干作螺旋式的攀爬活动﹐食害虫﹐为森林益鸟。分布于我国北部和西部。 | |
燕雀 | yàn què | ㄧㄢˋ ㄑㄩㄝˋ | ①鸟名。嘴圆锥形,羽毛黑褐色,以昆虫为食。②燕和雀。比喻无远大志向或庸俗浅薄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之见。 |
鹯雀 | zhān què | 《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后因以“鹯雀”比喻忠勇者诛戮奸恶。 | |
知更雀 | zhī gēng què | 鸟名。 | |
中雀 | zhōng què | 中目。 | |
雀顶 | què dǐng | 清代举人和生员的冠饰。 | |
雀罗门 | què luó mén | 《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 |
雀梅 | què méi | 树木名。即郁李。 | |
雀李 | què lǐ | 果树名。即郁李。 | |
雀角 | què jiǎo | 1.指狱讼﹔争吵。 2.《诗.召南.行露》有“谁谓雀无角”之句﹐因以“雀角”为该篇的代称。 | |
雀舌 | què shé | 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 | |
雀麦 | què mài | 一年生草本植物。形似燕麦﹐叶稍长。夏季开花﹔小穗状花序﹐绿色。生于山坡﹑荒野和路旁。可作牧草﹐也可栽作水土保持植物。谷粒可作家畜饲料。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稍长,小穗状花序、下垂。可做牧草 | |
雀献金环 | què xiàn jīn huán | 相传汉杨宝幼时将一受伤黄雀带回家中喂养﹐羽翼丰满后飞去。其夜化为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献宝﹐表示感激。后用为知恩报德之典。 | |
雀舫 | què fǎng | 古代形似鸟状的游船。 | |
雀瓦 | què wǎ | 砚之一种。 | |
雀録 | què lù | 见“雀箓”。 | |
雀桁 | què héng | 朱雀桁的简称。东晋南朝时建康正南朱雀门外的古浮桥。 | |
雀斑 | què bān | ㄑㄩㄝˋ ㄅㄢ | 皮肤病,患者多为女性。中医认为是由于火郁于孙络之血分,风邪外搏而成,生于面上,其色黄淡。 皮肤病,患者多为女性。中医认为是由于火郁于孙络之血分,风邪外搏而成,生于面上,其色黄淡 |
雀生 | què shēng | 喻指微贱的生命。 | |
雀稗 | què bài | 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叶线形。秋季开花﹐总状花序﹐绿色或紫色。生于荒野潮湿之处。可作饲料。也可作护堤植物。 | |
雀书 | què shū | 雀所衔的丹书。古代迷信﹐以为帝王受命之瑞应。语本《太平御览》卷九二二引《尚书中候》﹕“赤雀御丹书﹐入豊﹐止于昌前。” | |
雀跃 | què yuè | ㄑㄩㄝˋ ㄩㄝˋ | 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
雀钗 | què chāi | 妇女首饰名。有雀形饰物的钗。 | |
雀立 | què lì | 犹鹤立。竦身而立。雀为“隺”字之讹。《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朱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雀当为隺字之误也。隺与鹤同。鹤立﹐谓竦身而立也。《文选.求通亲亲表》‘实怀鹤立企伫之心’﹐李善注引此策﹕‘鹤立不转。’《初学记.人事部》 | |
雀眼 | què yǎn | 1.端砚上的一种圆形纹。 2.比喻细孔。 | |
雀步 | què bù | 谓行走似雀跃。 | |
雀金泥 | què jīn ní | 用孔雀毛织成的毛料。 | |
雀盲 | què máng | 夜盲症。 | |
雀瘢 | què bān | 见“雀斑”。 | |
雀屏 | què píng | 《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后因以“雀屏”为择婿许婚的典故。 | |
雀踊 | què yǒng | 犹雀跃。 | |
雀翎 | què líng | 指孔雀或鹖的尾毛。清代用作赏给贵族与高级官员的冠饰。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双眼﹑三眼者是因功勋得到的特殊赏赐。因用以借指朝廷大臣。 | |
雀鹰 | què yīng | 鸟名。猛禽的一种。较鹰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有赤褐色横斑﹐脚黄色。雌的比雄的稍大﹐捕食小鸟。饲养的雌鸟可以帮助打猎。又名雀鹞。 | |
矰隿 | zēng yì | 即矰弋。 | |
鱼牋雁书 | yú jiān yàn shū | 泛指书信。 | |
凤丝雁柱 | fèng sī yàn zhù | 指琴筝等乐器上的弦和柱。借代琴筝等乐器。 | |
平沙落雁 | píng shā luò yàn | 1.古琴曲名。 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古典标题乐曲。最早见于《古琴正宗》(公元1634年)。内容描写沙滩上群雁起落飞鸣、回翔呼应的情景。琵琶大曲中亦有同名乐曲,以不同曲调表现相似的内容和意境。 | |
木雁 | mù yàn | 《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 |
鸣雁 | míng yàn |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毛传:“雍雍,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郑玄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2.鸣啼的大雁。 3.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北。 | |
旅雁 | lǚ yàn | 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 |
岭雁 | lǐng yàn | 岭南来的雁。借喻书信。 | |
连雁 | lián yàn | 雁飞行时相连成行,故称。 | |
梁雁 | liáng yàn | 1.指梁州雁塞山池中之雁。 2.泛指鸿雁。 | |
客雁 | kè yàn |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雁。 | |
惊雁 | jīng yàn | 犹言惊弓之鸟。 | |
家雁 | jiā yàn | 鹅的别名。 | |
鸿雁 | hóng yàn | ㄏㄨㄥˊ ㄧㄢˋ | ①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②〈书〉比喻书信。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 |
寒雁 | hán yàn | 寒天的雁。亦作“寒鴈”。诗文中常以衬托凄凉的气氛。 | |
鹘打雁 | hú dǎ yàn | 比喻击无不中。 | |
羔雁 | gāo yàn | 1.亦作“羔鴈”。小羊和雁。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 | |
凫雁 | fú yàn | 1.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 2.鸭与鹅。 | |
鹅雁 | é yàn | 1.指鹅。 2.形容呼喊之声纷乱嘈杂。 3.天鹅。 | |
奠雁 | diàn yàn | 见“奠鴈”。 | |
独雁 | dú yàn | 孤雁。 | |
断雁 | duàn yàn | 失群的雁;孤雁。 | |
代雁 | dài yàn | 隋唐均曾置代州,又改为雁门郡,因以“代雁”泛指北方边地。 | |
地雁 | dì yàn | 流星的一种。 | |
稻雁 | dào yàn | 稻和雁。雁﹐知时之鸟﹐古代与稻作为祭荐之物。 | |
赤雁 | chì yàn | 见“赤鴈”。 | |
残雁 | cán yàn | 失群之雁。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