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行鍼 | xíng zhēn | 用针疗疾。清 陆次云《湖壖杂记》:“每行鍼,先以鍼鍼叶上,疗疾即愈。” | |
芒鍼 | máng qián | 亦作“芒针”。 即针。针身纤细而长,形如麦芒,故称。《列子·汤问》:“詹何 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为芒鍼,欧冶 不能铸铅锡为干将。” | |
松鍼 | sōng zhēn | 见“松针”。 | |
七夕鍼 | qī xī zhēn | 即七孔鍼。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树列千秋胜,楼县七夕鍼。” | |
七孔鍼 | qī kǒng qián | 亦作“七孔针”。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西京杂记》卷一:“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太平御览》卷三一引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綵楼,穿七孔针……以乞巧。” | |
镗鎝 | táng dā | 1.亦作“镗鞳”。 2.钟鼓声。 3.泛指乐声。 4.形容波涛或水浪拍击物体的声响。 | |
铁鎝 | tiě dā | 铁塔。 | |
锋鍉 | fēng dī | 犹锋镝。借指兵器。 | |
铜鍉 | tóng dī | 见“铜鞮”。 | |
百鍊金 | bǎi liàn jīn | 经过多次锻炼的金属。《西京杂记》卷一:“戚姬 以百鍊金为彄环,照见指骨。” | |
肘手鍊足 | zhǒu shǒu liàn zú | 缚手镣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又有那下一等人,一时错误,问成罪案,囚在囹圄,受尽鞭箠,还要肘手鍊足。” | |
磨形鍊性 | mó xíng liàn xìng | 锻炼身心。清 李渔《慎鸾交·情访》:“我 华中郎 刻意防情,不近青楼艷质,谁想被 王又嬙 那个妮子渐渐的逼近身来,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鍊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 |
烹鍊 | pēng liàn | 烧炼。 元 冯尊师《苏武慢》词:“起三阳真火,时时烹鍊,九还逃避。” | |
服鍊 | fú liàn | 亦作“服练”。 服气修炼。道家养生延年之术。《太平广记》卷四七四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木师古》:“按《神异秘经法》云:‘百岁蝙蝠,於人口上,服人精气,以求长生。至三百岁,能化形为人,飞游诸天。’…… 师古 因之亦知有服练术,遂入 青城山,不知所终。”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 | |
雅鍊 | yǎ liàn | 典雅洗练。 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曲阜 孔检讨,广森 子也。词翰翩翩有家法,试霜瓦诗,最为雅鍊。”清 魏源《广东乡民与英夷告示》:“本应措词雅鍊,因尔等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语浅之告諭。” | |
祭鍊 | jì liàn | 又称太极祭炼法。道教语。祭鬼炼度的方法。谓对死者进行“施食”、“追荐”,可使死者生前的罪过得到宽宥,并早升天界。宋 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卷上:“每年三元、五腊,谓之八解脱日、八节。庚申甲子一年之间二十八会,祭鍊幽冥所不可缺。”元 徐善政《<太极祭炼内法>序》:“太极祭鍊 | |
研鍊 | yán liàn | 1.研磨锤炼。唐 黄滔《白日上升赋》:“盖以研鍊斯至,嚣烦克扫,愚将蹈玅域以扣玄关,学取上昇之道。”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自一八一五年以来,凡一世纪间,经无量志士仁人之心血之眼泪之颈血,从无形上有形上直接上间接上所摩荡所淬厉所教诲所研炼,而始有今日。” | |
矜鍊 | jīn liàn | 谨严而精炼。清 陈田《明诗纪事丁籤·钱福》:“修撰虽以敏捷见推,然合格之作亦颇矜鍊。”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五:“啟超 夙不喜桐城派,幼年为文,学晚 汉、魏、晋,颇尚矜鍊。” | |
百鍊 | bǎi liàn | 1.亦作“百炼”。多次锻炼;久经磨炼。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金取坚刚,百鍊不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礼,百鍊不消,皆公才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 |
刷鍊 | shuā liàn | 指文字上的锤炼加工。 唐 杜甫《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刷鍊始堪传。”“刷鍊”一本作“刻画”。 | |
鍊思 | liàn sī | 指诗思。诗句须反复推敲,故称。唐 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诗:“知君鍊思本清新,季子 如今德有邻。” | |
鍊魄 | liàn pò | 指道家修炼。 语本《至游子·阴符》:“阳者汞也,其性飞者也;阴者铅也,其性伏者也。圣人伏阳汞以鍊其魄,飞阴铅以拘其魂。”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潜光隐 嵩岳,鍊魄栖云幄。”唐 奚贾《谒李尊师》诗:“鍊魄闭琼户,养毛飞洞天。” | |
鍊炭 | liàn tàn | 1.把未烧透的木炭再行烧炼使之安全炭化。 唐 康骈《剧谈录·李使君》:“凡以炭炊饌,先煖令熟,谓之鍊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 | |
鍊金 | liàn jīn | 1.精炼的黄金。《韩非子·说林下》:“荆王 大説,以鍊金百鎰遗 晋。”唐 谢偃《影赋》:“色动秋水,光澄鍊金。” | |
鍊砂 | liàn shā | 炼丹。元 萨都剌《游梅仙山和唐人韵》:“归隐知何日,分鑪学鍊砂。”一本作“炼砂”。 | |
鍊意 | liàn yì | 推敲文句,揣摩布局,以求恰切表达情意。清 王士禛《师友诗传续录》:“问:‘又云鍊句不如鍊字,鍊字不如鍊意,意何以鍊?’答:‘鍊意或谓安顿章法、惨淡经营处耳。’” | |
鍊金客 | liàn jīn kè | 指道士。唐 王维《李处士山居》诗:“方随鍊金客,林上家絶巘。”唐 岑参《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诗:“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 | |
金鍐 | jīn zōng | 马首饰物。 | |
鍒颖 | róu yǐng | 柔顺而聪颖。 | |
鍖然 | zhēn rán | 不自满的样子。鍖﹐通“欿”。《晏子春秋.问下十二》﹕“鍖然不满﹐退托于族。”孙星衍音义﹕“《玉篇》﹕‘鍖﹐丑甚切。’此当为‘欿然’之假音。”一说﹐鍖当为“歁”。吴则虞集释引俞樾曰﹕“案‘鍖’当为‘歁’﹐《说文.欠部》﹕‘歁﹐食不满﹐从”欠“﹑”甚“声。’是‘歁’之本义为 | |
鍖銋 | zhēn rén | 声音舒缓貌。 | |
铔鍜 | yā xiá | 颈甲。一种防身用具。 | |
軯鍧 | pēng hōng | 见“軯訇”。 | |
砰鍧 | pēng hōng | 1.象声词。疾雷声。 2.象声词。大水激荡声。 | |
雷鍧 | léi hōng | 雷鸣轰隆声﹔如雷的响声。 | |
铮鍧 | zhēng hōng | 象声词。形容声音洪亮。 | |
鍮石 | tōu shí | 1.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 2.指铜与炉甘石(菱锌矿)共炼而成的黄铜。 | |
鍮鉐 | tōu shí | 同“鍮石”。 | |
鍮铜 | tōu tóng | 黄铜。 | |
鸣鍭 | míng hóu | 鸣镝。 | |
鍱腹 | yè fù | 以铜铁薄片包裹腹部﹐以防智慧外溢。 | |
雕鎸 | diāo juān | 见“雕鐫”。 | |
彫鎸 | diāo juān | 见“彫鐫”。 | |
钩鎌刀 | gōu lián dāo | 见“鉤镰刀”。 | |
长鎌 | zhǎng lián | 农具名,长柄镰刀,亦用作兵器。 | |
钩鎌 | gōu lián | 1.亦作“钩镰”。农用镰刀。 | |
镣鎌 | liào lián | 系带脚镣的铁链。 | |
钐鎌 | shān lián | 大镰刀。 | |
火鎌 | huǒ lián | 见“火镰”。 | |
腰鎌 | yāo lián | 腰带镰刀。亦指腰里所佩的镰刀。 | |
金鎗班 | jīn qiāng bān | 宋时仪卫军名。 | |
铮鎗 | zhēng qiāng | 1.同“铮槍”。 | |
旗鎗 | qí qiāng | 见“旗枪”。 | |
酒鎗 | jiǔ qiāng | 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 | |
金鎗 | jīn qiāng | 见“金枪”。 | |
火鎗 | huǒ qiāng | 见"火枪"。 | |
一旗半鎗 | yī qí bàn qiāng | 指极细嫩的茶叶。 | |
折足鎗 | zhé zú qiāng | 即折脚铛。 | |
竹鎗 | zhú qiāng | 见“竹枪”。 | |
鎗旗 | qiāng qí | 茶叶嫩尖。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