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拼音 注音 意思解释
貌恭 mào gōng  1.谓容貌谦恭。 2.谓夙夜敬谨从事。
貌禅 mào chán  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貌相 mào xiāng  1.容貌;外表。 2.谓根据外貌判断人。
貌色 mào sè  犹容貌。
貌托 mào tuō  犹假托。
貌匮 mào kuì  谓表面装作穷困。
貌言 mào yán  1.虚伪文饰的话,假话。 2.犹言表面上说。
貌容 mào róng  容貌。
佛貍祠 bì lí cí  古祠名。遗址在今 江苏 六合县 东南的 瓜步山 上。北魏 太武帝(字 佛貍)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击败 王玄谟 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貍祠”。见《魏书·世祖纪下》、宋 陆游《入蜀记》卷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佛貍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岳
牛尾貍 niú wěi lí  貍之一种,肉味鲜美。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动》:“洪州 有牛尾貍,肉甚美。”宋 苏轼《送牛尾貍与徐使君》诗:“泥深厌听鸡头鶻,酒浅欣尝牛尾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貍》:“貍有数种……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
豾貍 pī lí  黄鼠。清 黄汉《猫苑·种类》:“猫,豾貍之属也。”参见“貔貍”。
斑貍 bān lí  毛色斑斓的野猫。古小说载有 晋 张华 为司空时,燕 昭王 墓前斑狸化为书生,拜访 张华,与之论学问难,终被识破的故事。事见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
神貍 shén lí  灵猫的别称。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灵猫》:“﹝神貍﹞自为牝牡,又有香气,可谓灵而神矣。”
毗貍 pí lí  毗貍亦作“毗离”。
貍步 lí bù  古代大射时测量侯道的器具,长六尺。《周礼·夏官·射人》:“若王大射,则以貍步张三侯。”郑玄 注:“貍,善搏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量侯道法之也。侯道者,各以弓为度。九节者九十弓,七节者七十弓,五节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长六尺。”孙诒让 正义:“谓此量侯道之器,即準
貍豆 lí dòu  亦称“貍沙”。 豆名。因有斑点如貍纹,故称。又名猎沙、黎豆、虎櫐、虎豆。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猎沙。叶似葛而实大如李核、可啗食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三·黎豆》:“《尔雅》虎櫐,即貍豆也。古人谓藤为櫐,后人讹櫐为貍矣……貍豆野生,山人亦有种之者
貍裘 lí qiú  用狸皮裁制的衣服。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为公子裘”郑玄 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唐 孔颖达 疏:“定 九年《左传》称 齐 大夫 东郭书‘衣貍製’,服虔 云:‘貍製,貍裘也。’《礼》言狐裘多矣,知狐貍以供尊者。”
貍膏 lí gāo  狸的脂膏。《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庄子》:“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貍膏涂其头。”司马彪 注:“鸡畏狸也。”三国 魏 曹植《斗鸡篇》:“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场。”清 吴伟业《灵岩山放生鸡》诗:“芥羽貍膏早擅场,争雄身属鬭鸡坊。”
见貎辨色 jiàn ní biàn sè 
郎才女貎 láng cái nǚ ní  男子多才,女子美貌。谓男女双方相称,姻缘美满。
光貎 guāng ní  犹光仪。
改貎 gǎi ní  谓容貌改变。
天貎 tiān ní  天生的面貌。
貏豸 bǐ zhì  1.山势连延渐平貌。 2.枝干盘曲伸展貌。
貑罴 jiā pí  罴。熊的一种。
角貒 jiǎo tuān  即角?。
虎貔 hǔ pí  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皋貔 gāo pí  犹虎貔。比喻精锐部队。
武貔 wǔ pí  ㄨˇ ㄆㄧˊ 即虎貔。泛指猛兽,借指武士。唐人避唐太祖李虎讳改。
熊貔 xióng pí  熊和貔。比喻勇猛的将士。
貔狸 pí lí  黄鼠。古时契丹称黄鼠为貔狸。
貔虎 pí hǔ  1.亦作“豼虎”。亦作“?虎”。 2.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3.比喻勇猛的将士。 4.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貔子 pí zǐ  黄鼬,黄鼠狼。
貔武 pí wǔ  貔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代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将士。
貔貅 pí xiū  1.亦作“豼貅”。亦作“?貅”。 2.古籍中的两种猛兽。 3.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貔环 pí huán  古代宫廷侍卫刀上环形饰物的一种。
貘屏 mò píng  画有貘的屏风。旧谓可避风邪。
豺貙 chái chū  豺和貙,皆猛兽。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貙貍 chū lí  貙虎和狐狸。 泛指野兽。
貙武 chū wǔ  1.貙虎。唐高祖李渊之祖名虎,唐人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武士。 2.形容勇武。
貙豻 chū àn  1.亦作“貙犴”。 2.貙和豻,皆猛兽。或以“貙豻”为一兽,谓貙虎之大者。
貙牙 chū yá  比喻勇武贤能的辅佐者。
貙镏 chū liú  犹貙刘。镏,通“刘”。
貙娄 chū lóu  犹貙刘。娄,通“刘”。
貙犴 chū àn  见“貙豻”。
貙虎 chū hǔ  1.即貙。 2.貙和虎。亦泛指猛兽。 3.比喻勇猛的武士。
貙貚 chū tán  兽名。貙属。
猪貛 zhū huān  哺乳动物。 头长,耳短。背部毛淡黑色或灰色,头部有三条宽白纹,耳缘和尾端也是白色。胸腹和四肢黑色。多夜间活动。有冬眠现象。毛皮可做褥子,毛可制刷子或画笔,肉可食。又称貒。
沙貛 shā huān  1.亦作“沙獾”。 2.哺乳动物,毛灰色,有的略带黄色,腹部和四肢棕黑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前肢有长而锐利的爪,善掘土,穴居山野,昼伏夜出。毛皮可制衣﹑褥,肉可食。又名猪貛或狗獾。
貛儿 huān ér  貛。《五灯会元·临济宗·西院思明禅师》:“﹝僧﹞曰:‘如何是伽蓝中人?’师曰:‘貛儿貉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貛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
貛貛 huān huān  传说中的鸟名。
貛郎 huān láng  宋王安石的小名。
貑貜 jiā jué  兽名。
豭貜 jiā jué  传说中的猿猴类动物。
貜貜 jué jué  貑貜。
貜狙 jué jū  即猿猴。
貜父 jué fù  即貑貜。
看走眼 kàn zǒu yǎn  一是指原来对某事(或某人)的评价较高,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使自己对事情(或人)感到失望。 二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没看准、看错了。
不走落 bù zǒu luò  宋代宫妃的一种发式。
翾走 xuān zǒu  指飞禽走兽。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