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家粟 | jiā sù | 1.指先秦大夫禄田的粟米。 2.指自己家中的粮食。 | |
嘉粟 | jiā sù | 嘉禾。 | |
积粟 | jī sù | 1.谓贮存谷物。 2.指贮存起来的谷物。 | |
红粟 | hóng sù | 储藏过久而变为红色的陈米。亦指丰足的粮食。 | |
肌粟 | jī sù | 因遇惊恐或寒冷而在皮肤上隆起小疙瘩。 | |
寒粟 | hán sù | 1.亦作“寒粟子”。 2.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 |
禾粟 | hé sù | 谷粟。 | |
官粟 | guān sù | 官府的谷物。 | |
谷粟 | gǔ sù | 谷类的总称。 | |
给粟 | gěi sù | 发给粮食。 | |
国粟 | guó sù | 国家储备的粮食。 | |
槀粟 | gǎo sù | 犹柴米。 | |
贵粟 | guì sù | 以粮食为贵重之物。为古代奖励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 |
丁氏粟 | dīng shì sù | 《管子.山权数》:“还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尹知章注:“丁氏,齐之富人,所谓丁惠也。”后以“丁氏粟”为称豪富之词。 | |
甸粟 | diàn sù | 1.京畿王田生产的谷物。 2.指皇仓的存粮。 | |
钿粟 | diàn sù | 镶嵌于器物的金﹑银﹑玉﹑贝等物的细粒。 | |
斗粟 | dǒu sù |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刘恒之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去蜀郡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 | |
登粟 | dēng sù | 草名。 | |
稻粟 | dào sù | 粮食的总称。 | |
丹粟 | dān sù | 1.细粒的丹砂。 2.传说中的山名。 3.湖北睢水中产丹砂,因以指代睢水(在今湖北保康境内)。 | |
仓粟 | cāng sù | 仓库中贮藏的米谷。 | |
蛇粟 | shé sù | 蛇床的别称。 | |
输粟 | shū sù | 1.运送谷物。 2.古代农户向官府捐纳粮食。 3.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 | |
税粟 | shuì sù | 征收粮税。 | |
丝粟 | sī sù | 1.蚕丝与粟米。 2.比喻极小或极少。 | |
脱粟 | tuō sù | 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布袍脱粟。——清. 张廷玉《明史》 | |
五粟 | wǔ sù |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 |
五斗粟 | wǔ dǒu sù | 指微薄的官俸。 | |
纤粟 | xiān sù | 比喻细微。 | |
一粟 | yī sù | 1.古代长度和重量单位。 2.喻物之细微渺小。 | |
邑粟 | yì sù | 采邑的赋粟。 | |
银粟 | yín sù | 1.比喻浮在茶水液面上的白色泡沫。 2.比喻人因受冷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3.比喻雪花。 4.比喻萤火。 | |
莺粟 | yīng sù | 罂粟。 | |
罂粟 | yīng sù | 即罂粟。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红色﹑粉红色﹑白色﹐可供观赏﹐果实球形﹐可入药。 | |
玉粟 | yù sù | 1.指舍利子。 2.粟的美称。 3.指罂粟花。 4.形容皮肤因受寒呈粟状。 | |
赈粟 | zhèn sù | 谓发放救济粮。 | |
秩粟 | zhì sù | 谓俸米。 | |
粟慄 | sù lì | 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 |
粟眉 | sù méi |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谓以黛点补眉。 | |
粟秩 | sù zhì | 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 |
粟粒 | sù lì | 1.谷物的颗粒。 2.粟粒状之物。 | |
粟文 | sù wén | 粟粒状纹理。 | |
粟栗 | sù lì | 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 |
粟错 | sù cuò | 细微的差错。 | |
粟土 | sù tǔ | 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 | |
粟米 | sù mǐ | 1.泛指粮食。 2.小米。 3.九章算术之一。古代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 | |
粟饭 | sù fàn | 糙米饭。 | |
两粤 | liǎng yuè | 1.汉初的两个小国南粤和闽粤的合称。地有今广东﹑广西﹑福建。 2.指广东﹑广西。 | |
胡粤 | hú yuè | 同“胡越”。 | |
百粤 | bǎi yuè | 见“百越”。 | |
扬粤 | yáng yuè | 见“扬越”。 | |
粤匪 | yuè fěi | 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 |
粤祝 | yuè zhù | 粤地的咒祷法术。祝,通“咒”。 | |
粤若 | yuè ruò | 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 |
粤王台 | yuè wáng tái | 即越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 | |
粤寇 | yuè kòu | 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 |
粤江 | yuè jiāng | 珠江的旧称。 珠江的旧称 | |
粤曲 | yuè qū |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由盲女演唱。民初出现亮眼“女伶”,音乐上也有所发展。唱腔和粤剧基本相同。曲目也都取自粤剧剧本。 | |
粤宛 | yuè wǎn | 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尹知章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 | |
粤峤 | yuè qiáo | 指五岭以南地区。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