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三蠹 | sān dù | 1.指南朝梁陆验﹑徐驎﹑朱异三人。 2.谓三种弊端。 | |
书蠹 | shū dù | 1.书籍被蠹蛀。 2.比喻读死书的人。 | |
贪蠹 | tān dù | 1.贪赃害民。 2.指贪赃害民的官吏。 | |
宿蠹 | sù dù | 1.喻指一贯作恶的人。 2.喻指积久的弊政。 | |
刓蠹 | wán dù | 谓弊害。 | |
瑕蠹 | xiá dù | 瑕玷和蛀虫。比喻坏人坏事。 | |
五蠹 | wǔ dù | 散文篇名。载于《韩非子》。文中以学者(战国末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客)、患御者(依附权贵逃避战争或劳役的人)、工商之民为“五蠹”,认为必须将其清除,国家才能免于衰落、灭亡,并提出了重视耕战之士以富国强兵的观点。体现了法家的治国原则。 | |
乡蠹 | xiāng dù | 比喻败基毁业的人。 | |
邪蠹 | xié dù | 毒虫。比喻祸害国家的奸佞。 | |
蝎蠹 | xiē dù | 蛀蚀。引申为损害。 | |
朽蠹 | xiǔ dù | 1.朽腐虫蚀。 2.指朽腐与虫蚀的木料﹑粮食等物品。 3.喻衰残。 | |
盐蠹 | yán dù | 贩卖私盐的奸商。 | |
蟫蠹 | yín dù | 蟫鱼。 | |
贼蠹 | zéi dù | 危害。 | |
政蠹 | zhèng dù | 比喻从事政治活动﹑危害人民利益的坏人。 | |
中蠹 | zhōng dù | 内部蛀损。 | |
蛀书蠹 | zhù shū dù | 蛀蚀书卷的蠹鱼。借指只知啃书本的读书人。 | |
蠹蟫 | dù yín | 蠹鱼。 | |
蠹化 | dù huà | 蠹虫蜕化成蛾;蜕化。唐陆龟蒙有《蠹化》文。 | |
蠹蝝 | dù yuán | 蛀虫。 | |
蠹折 | dù shé | 因虫蛀而折断。 | |
蠹字 | dù zì | 被蛀蚀的字。 | |
蠹书客 | dù shū kè | 1.亦作“蠧书客”。 2.喻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 |
蠹书 | dù shū | 1.亦作“蠧书”。 2.谓晒去书中的蠹虫。 3.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 |
蠹横 | dù héng | 害民的豪强。 | |
蠹棍 | dù gùn | 害民的恶棍。 | |
蠹心 | dù xīn | 蛀蚀内部。 | |
蠹落 | dù luò | 1.亦作“螙落”。 2.蛀蚀剥落。 | |
蠹册 | dù cè | 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 |
蠹虫 | dù chóng | ㄉㄨˋ ㄔㄨㄙˊ | ①咬器物的虫子。②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清除社会蠹虫。 |
蠹朽 | dù xiǔ | 1.亦作“蠧朽”。 2.谓木材被蛀腐烂。 | |
蠹饷 | dù xiǎng | 1.亦作“蠧饷”。 2.损耗的粮食。 | |
蠹胥 | dù xū | 1.亦作“蠧胥”。 2.害民的胥吏。 | |
蠹蚀 | dù shí | 1.亦作“蠧蚀”。 2.指被虫蛀坏。 3.侵蚀;逐渐侵害﹐使之变坏。 4.暗中侵占﹐侵吞。 | |
蠹患 | dù huàn | 灾难;祸害。 | |
蠹木 | dù mù | 蛀坏的梁木。 | |
蠹商 | dù shāng | 1.亦作“蠧商”。 2.害民的商人;奸商。 | |
蠹怪 | dù guài | 蠹虫的精怪。 | |
蠹役 | dù yì | 1.亦作“蠧役”。 2.害民的差役。 | |
蠹敝 | dù bì | 1.亦作“蠧敝”。 2.见“蠹弊”。 | |
蠹民 | dù mín |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2.指危害人民。 | |
蠹损 | dù sǔn | 蛀蚀损坏。 | |
蠹蛀 | dù zhù | 蠹虫蛀蚀。 蠹虫蛀蚀 | |
蠹国 | dù guó | 危害国家。 | |
蠹物 | dù wù | 1.亦作“蠧物”。 2.蛀食器物的虫类。 | |
局蠼 | jú qú | 蜷曲不伸貌。 | |
蠼螋 | qú sōu | 1.亦作“蠼?”。亦作“蠷?”。 2.昆虫名。 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前翅较短较硬,后翅较大较圆,折在前翅下,有些种类无翅,尾端有角质的尾铗,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 |
蠼螋疮 | qú sōu chuāng | 传说人影受蠼螋虫溺射后所生的疮。 | |
蠽蟟 | jié liáo | 1.亦作“蠽蟧”。 2.蝉的别名。 | |
蠽蟧 | jié láo | 见“蠽蟟”。 | |
蠽蝒 | jié mián | 蝉的一种。 | |
蠾蝓 | zhú yú | 蜘蛛的别名。 | |
蠿蟊 | zhuō máo | 1.也作“蝃蝥”。 2.即蜘蛛。 | |
信而有徵 | xìn ér yǒu zhēng | ㄒㄧㄣˋ ㄦˊ ㄧㄡˇ ㄓㄥ | 真实而有依据。《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汉 蔡邕《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范质《玉堂闲话·王仁裕》:“其年中春,晋 帝果幸於 梁汴,石渠 金马,移在 雪宫,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 |
破土而出 | pò tǔ ér chū | 指种子发芽长出地面,引申意义为新的事物刚刚出现。 | |
巴而思 | bā ér sī | 1.亦作“巴儿思”。 2.蒙语,虎。 | |
甚而至于 | shèn ér zhì yú | 用以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达到某种程度。 | |
闻而生畏 | wén ér shēng wèi | 听见就怕。 | |
形而下 | xíng ér xià | 1.亦省作“形下”。 2.“形而上”的对称。实在﹐具体。参见“形而上”。 | |
形而下学 | xíng ér xià xué | 旧指自然科学。参见“形而上学”。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