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界标 | jiè biāo | 分界的标志,如界碑、界石等。 表示地界的标志 | |
界约 | jiè yuē | 两国为划分疆界﹑明定界址或为消除边界纠纷而共同缔结的条约。亦用以比喻为划分事权范围而制定的某种法规。 两国确定边界的条约 | |
界尺 | jiè chǐ | 画直线用的木条,没有刻度。 | |
界或 | jiè huò | 界域。或,同“域”。 | |
界朱 | jiè zhū | 用红笔划成行格。 | |
界墙 | jiè qiáng | 作为分界的墙壁。 | |
界限 | jiè xiàn | ㄐㄧㄝ ˋ ㄒㄧㄢˋ | ①不同事物的分界:划清界限ㄧ界限分明。②尽头处;限度: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
界乘 | jiè chéng | 披甲骑马。 | |
界线 | jiè xiàn | ㄐㄧㄝ ˋ ㄒㄧㄢˋ | ①两个地区分界的线:跨越界线。②不同事物的分界;界限①。③某些事物的边缘:标出房基地界线。 |
界石 | jiè shí | 用做分界标志的石碑或石块。 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或石头 | |
界壤 | jiè rǎng | 划分地界。 | |
界外球 | jiè wài qiú | 1.出界。出了限定的游戏范围,出了游戏场地,在边线或边线以外。2.打出的棒球滚出内场的边线或落在界外。 | |
界画 | jiè huà | ①亦作“界划”。即划分界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主要用以描绘宫室、楼台、屋宇等。②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划线的中国画。又称“宫室”或“屋木”。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界尺作线,精细地画出以宫殿楼台为主体的画,也指这样的画儿 | |
界河 | jiè hé | 两国或两地区分界的河流。 两国或两地区分界的河流 | |
界牌 | jiè pái | 在交界地方树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标志。 | |
界笔 | jiè bǐ | 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 | |
界址 | jiè zhǐ | 土地分界之处。 确定土地边界的地方 | |
界分 | jiè fēn | 境界;地界。 | |
界练 | jiè liàn | 谓介于石壁之间的白匹练。喻瀑布。 | |
界方 | jiè fāng | 1.镇书纸的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的。 2.即戒方。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小木板。 | |
沟畎 | gōu quǎn | 1.田间水道。 2.借指田野。 | |
阴畎 | yīn quǎn | 低湿的田间小沟。 | |
畎田 | quǎn tián | 1.亦作“甽田”。 2.在田中开小沟。 | |
畎谷 | quǎn gǔ | 指溪流,河川。 | |
畎陇 | quǎn lǒng | 1.亦作“甽垄”。 2.田间垄沟。借指乡野,民间。 | |
畎畆 | quǎn mǔ | 亦作“?畆”。同“畎亩”。 | |
无畏施 | wú wèi shī | 佛教语。谓持戒之人以无畏之心施于众生。 | |
慴畏 | shè wèi | 畏惧。 | |
施无畏 | shī wú wèi | 施与无畏之意。 | |
曲畏 | qǔ wèi | 见“曲隈”。 | |
怯畏 | qiè wèi | 胆怯,害怕。 | |
牵畏 | qiān wèi | 犹顾忌。 | |
屏畏 | píng wèi | 犹惊畏。 | |
罗畏 | luó wèi | 杂沓。 | |
懔畏 | lǐn wèi | 畏惧。 | |
愧畏 | kuì wèi | 惭愧和畏惧。语出《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 |
困畏 | kùn wèi | 1.怯弱。 2.围困拘囚。 | |
沮畏 | jǔ wèi | 畏惧。 | |
恐畏 | kǒng wèi | 1.畏惧。 2.犹恐怕。副词。表示估计或担心。 | |
敬畏 | jìng wèi | ㄐㄧㄥˋ ㄨㄟˋ | 又敬重又畏惧:令人敬畏。 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的事物的敬畏 |
拘畏 | jū wèi | 1.拘束畏惧。 2.谓使人感到拘束畏惧。 | |
惊畏 | jīng wèi | 惊慌害怕。 | |
惶畏 | huáng wèi | 惶恐敬畏。 | |
戢畏 | jí wèi | 犹畏服。 | |
惮畏 | dàn wèi | 畏惧。 | |
赐无畏 | cì wú wèi | 唐﹑五代间,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称“赐无畏”。 | |
愁畏 | chóu wèi | 忧惧。 | |
怖畏 | bù wèi | 1.亦作“怖愄”。 2.恐惧。 | |
禀畏 | bǐng wèi | 犹敬畏。 | |
三不足畏 | sān bù zú wèi | 宋王安石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 |
慑畏 | shè wèi | 畏惧。 | |
威畏 | wēi wèi | 1.以威势使之畏服。 2.可惧的威势。 | |
无畏 | wú wèi | ㄨˊ ㄨㄟˋ | 1.无所忌惮。 2.无所畏惧。 3.不要害怕。 4.指唐五代间皇帝赐臣下在御前直言无须忌惮的一种特殊待遇。 5.佛教语。指佛于大众中说法泰然无所畏之德。 无所畏惧英勇无畏 |
险畏 | xiǎn wèi | 险阻可畏。 | |
严畏 | yán wèi | 犹敬畏。 | |
忧畏 | yōu wèi | 忧虑畏怯。 | |
寅畏 | yín wèi | 恭敬戒惧: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 | |
疑畏 | yí wèi | 1.猜疑畏惧。 2.指迟疑畏缩。 | |
夤畏 | yín wèi | 敬畏。 | |
憎畏 | zēng wèi | 憎恨而又畏惧。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