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神禹碑 | shén yǔ bēi | 碑名。即禹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后人附会为夏禹治水时所刻,故名。 | |
秦碑 | qín bēi | 指秦始皇所建的石碑。 | |
南碑 | nán bēi | 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 | |
庙碑 | miào bēi | 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 |
泪碑 | lèi bēi | 指羊祜碑。 | |
九成宫碑 | jiǔ chéng gōng bēi | 见“九成宫醴泉铭”。 | |
戒碑 | jiè bēi | 即戒石。 | |
纪念碑 | jì niàn bēi | 为纪念某种重大事件和功绩或纪念烈士而修建的石碑:人民英雄~。 | |
桓碑 | huán bēi | 指墓碑。 | |
韩碑 | hán bēi | 指唐代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宪宗时,摄蔡州刺史吴元济反于淮西,宰相裴度及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受命讨伐﹐平定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唐李商隐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 |
汉碑 | hàn bēi | 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 |
圭碑 | guī bēi | 有圭首的石碑。 亦泛指石碑。 | |
丰碑 | fēng bēi | ㄈㄥ ㄅㄟ |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历史的丰碑。 |
坟碑 | fén bēi | 墓碑。 | |
党碑 | dǎng bēi | 即党人碑。 | |
德政碑 | dé zhèng bēi | 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 | |
爨宝子碑 | cuàn bǎo zǐ bēi | 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东晋碑刻。正书。公元405年镌立于建宁(治所在今云南曲靖)。书体在隶、楷之间,朴厚古茂,横划收笔多见波势。 | |
打碑 | dǎ bēi | 1.见“打穷碑”。 2.拓碑。 | |
常棣碑 | cháng dì bēi | 唐时洛州地方为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先后所立碑,两碑并列,时人称“常棣碑”。也称棠棣碑。 | |
残碑 | cán bēi | 残缺的碑石。 | |
三公山碑 | sān gōng shān bēi | 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 |
三段碑 | sān duàn bēi | 《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 |
沈碑 | shěn bēi | 1.亦作“沉碑”。 2.《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后以“沉碑”指杜预的纪功碑。 | |
生碑 | shēng bēi | 为活人立的碑。 | |
树碑 | shù bēi | 立碑。 | |
双兔碑 | shuāng tù bēi | 碑名。《魏书.尒朱荣传》﹕“初﹐荣之将讨葛荣也﹐军次襄垣﹐遂令军士列围大猎。有双兔起于马前﹐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中之则擒葛荣﹐不中则否。’既而并应弦而殪﹐三军咸悦。及破贼之后﹐即命立碑于其所﹐号双兔碑。”后用为典实。 | |
棠棣碑 | táng dì bēi | 谓兄弟碑。歌颂唐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功德的石碑。 | |
无字碑 | wú zì bēi |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 |
衔碑 | xián bēi | 含悲的隐语。碑,音同“悲”。 | |
琬碑 | wǎn bēi | 石碑的美称。 | |
下马碑 | xià mǎ bēi | 见“下马牌”。 | |
卧碑 | wò bēi | 1.明洪武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 2.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 |
岘山碑 | xiàn shān bēi | 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 | |
赝碑 | yàn bēi | 仿古的碑文。 | |
乙瑛碑 | yǐ yīng bēi | 全称《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53年镌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书法结体端庄,骨气凝重,意态爽秀,为学汉隶者所取法。 | |
幼妇碑 | yòu fù bēi | 即曹娥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故名。 | |
禹碑 | yǔ bēi |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时所刻。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昆明﹑成都﹑长沙﹑绍兴﹑南京栖霞山和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 |
碑志 | bēi zhì | ㄅㄟ ㄓㄧˋ | 碑记。 碑文和墓志 |
碑阴 | bēi yīn | ㄅㄟ ㄧㄣ | 碑的背面。 |
碑文 | bēi wén | ㄅㄟ ㄨㄣˊ | 刻在碑上的文字;准备刻在碑上的或从碑上抄录、拓印的文字。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 |
碑拓 | bēi tuò | 碑刻的拓本。 | |
碑兽 | bēi shòu | 墓碑及墓前石兽。 | |
碑石 | bēi shí |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2.特指墓碑。 | |
碑阙 | bēi quē | 石碑和石阙。 | |
碑铭 | bēi míng | 碑文。 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 | |
碑林 | bēi lín | 石碑林立的地方,如陕西西安碑林。 众多石碑竖立如林之地长安旧府学内有碑林,萃石刻六百余种 | |
碑刻 | bēi kè | 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印碑刻。 | |
碑珓儿 | bēi jiào ér | 古代占卜用具。用贝壳或竹﹑木片制成。 | |
碑匠 | bēi jiàng | 即碑工。 | |
碑额 | bēi é | 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 碑首。碑头及其题字 | |
碑表 | bēi biǎo | 1.即墓表。 2.界碑,用来标志分界的石碑。 | |
碑牓 | bēi bǎng | 1.亦作“碑榜”。 2.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 | |
碑榜 | bēi bǎng | 见“碑牓”。 | |
碑板 | bēi bǎn | 见“碑版”。 | |
砢碜拉拉 | kē chěn lā lā | 极寒碜;很不体面。 | |
塞碜 | sāi chěn | ①丑陋;难看:这孩子长得不塞碜。②丢脸;不体面:全班同学就我不及格,真塞碜!③讥笑,揭人短处,使失去体面:你这是存心塞碜我丨叫人塞碜了一顿。 | |
口碜 | kǒu chěn | 犹牙碜。食物中夹着沙子杂质,嚼起来口不舒服。比喻说话时感到不自在﹑羞惭。 | |
害碜 | hài chěn | 亦作“害硶”。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 |
割碜 | gē chěn | 方言。犹寒碜。谓使人感到羞愧。 | |
碜黩 | chěn dú | 混浊不清貌。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