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稻穟 | dào suì | 稻穗。 | |
祥穟 | xiáng suì | 犹嘉禾。 | |
盈车嘉穟 | yíng chē jiā suì | 古代传说一茎子实即能装满一车的禾穗。穟,通“穗”。 | |
穟穟 | suì suì | 禾穗成熟下垂貌。 | |
稑穜 | lù tóng | 稑和穜。指谷类的早熟品种和晩熟品种。 | |
骄穉 | jiāo zhì | 见“骄稚”。 | |
乳穉 | rǔ zhì | 幼儿。 | |
柔穉 | róu zhì | 幼嫩。 | |
狂穉 | kuáng zhì | 见“狂稚”。 | |
孩穉 | hái zhì | 见“孩稚”。 | |
幼穉 | yòu zhì | 见“幼稚”。 | |
棺材穣子 | guān cái ráng zǐ | 见“棺材瓤子”。 | |
桑穣纸 | sāng ráng zhǐ | 即桑皮纸。 | |
劳劳穣穣 | láo láo ráng ráng | 见“劳劳攘攘”。 | |
急穣穣 | jí ráng ráng | 见“急攘攘”。 | |
桑穣 | sāng ráng | 桑树的第二层皮。白色。为造皮纸的上等原料。 | |
白穣 | bái ráng | 灯心草。 | |
稠穣 | chóu ráng | 犹稠众。 | |
榛穣 | zhēn ráng | 榛子肉。 | |
松穣 | sōng ráng | 见“松瓤”。 | |
治穣 | zhì ráng | 犹祈祷。穰,通“禳”。 | |
扰穣 | rǎo ráng | 见“扰攘”。 | |
饥穣 | jī ráng | 1.饥荒与丰收。飢,通“饥”。 | |
闹闹穣穣 | nào nào ráng ráng | 犹闹嚷。 | |
闹穣穣 | nào ráng ráng | 见“闹嚷嚷”。 | |
不穣 | bù ráng | 见“不瓤”。 | |
穣田 | ráng tián | 向神祈求庄稼丰收。穰,通“禳”。 | |
穣穣 | ráng ráng | 1.丰熟貌。《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史记·滑稽列传》:“五穀蕃熟,穰穰满家。” | |
穣子 | ráng zǐ | 刍料;喂牲口的草。 | |
穣岁 | ráng suì | 丰年。 《韩非子·五蠹》:“饥岁之春,幼弟不饶;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 |
踏穨 | tà tuí | 亦作“蹋穨”。 谓履于险地。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登危蹋穨,虽堕坠,而不觉以 吕梁 之渊为牛迹也。” | |
坻穨 | dǐ tuí | 见“坻隤”。 | |
扺穨 | zhǐ tuí | 犹抵陒。 《后汉书·皇甫嵩传》:“赫然奋发,因危扺穨……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一本作“抵頽”。 | |
穨顔 | tuí yá | 犹衰颜。容颜衰老。清 姚鼐《一青仲孚往金陵访属耕南三丈消息》诗:“城中前辈尽穨颜,混迹 刘伶 尚闭关。” | |
穭生 | lǚ shēng | 植物落粒自生,野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胡荽》:“六月连雨时,穭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缪启愉 校释:“穭,也写作‘稆’,指落粒自生。”《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狱内穭生桃树、蓬蒿亦满。” | |
桑穰纸 | sāng ráng zhǐ | 即桑皮纸。 | |
棺材穰子 | guān cái ráng zǐ | 见“棺材瓤子”。 | |
扰穰 | rǎo ráng | 见“扰攘”。 | |
桑穰 | sāng ráng | 桑树的第二层皮。白色。为造皮纸的上等原料。 | |
闹穰穰 | nào rǎng rǎng | 见“闹嚷嚷”。 | |
急穰穰 | jí rǎng rǎng | 见“急攘攘”。 | |
饥穰 | jī ráng | 饥荒与丰收。饥,通“饥”。 饥,荒年。穰,丰年世之有饥穰。(此处偏指荒年。)——汉. 贾谊《论积贮疏》 | |
丰穰 | fēng ráng | 1.犹丰熟。 2.犹丰满;肥沃。 | |
富穰 | fù ráng | 富足丰盛;富足兴旺。 | |
白穰 | bái ráng | 灯心草。 | |
桃穰 | táo ráng | 桃肉。穰,通“瓤”。 | |
凶穰 | xiōng ráng | 歉岁与丰年。 | |
治穰 | zhì ráng | 犹祈祷。穰,通“禳”。 | |
榛穰 | zhēn ráng | 榛子肉。 | |
种穰 | zhǒng ráng | 1.亦作“种餉”。 2.即种子。 | |
穰岁 | ráng suì | 丰年。 | |
穰田 | ráng tián | 向神祈求庄稼丰收。穰﹐通“禳”。 | |
穰穰 | rǎng rǎng | 丰熟貌。 | |
穰子 | ráng zǐ | 刍料;喂牲口的草。 | |
穰灾 | ráng zāi | 攘灾;祛灾。穰﹐通“攘”。 | |
火针 | huǒ zhēn | 一种针刺疗法,将特制的针的针尖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的皮下组织,并立即拔出。也叫燔(fán)针、淬针或烧针。 | |
勾针 | gōu zhēn | 同‘钩针’。 | |
打针 | dǎ zhēn | ㄉㄚˇ ㄓㄣ | 1.把液体药物用注射器注入有机体内。 2.中医以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医治疾病。 注射,通过注射器把液体输入体内 |
别针 | bié zhēn | 1.用以把徽章﹑布片或纸片等固定在衣物上的针。 2.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 一种有弹性的针,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开合,用以将布片、纸片等固定在一起 | |
时针 | shí zhēn | 钟表面上的针形零件,有长针和短针之别,短针指示“时”,称“时针”。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