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 | 注音 | 意思解释 |
---|---|---|---|
正俗 | zhèng sú | 1.匡正风俗。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 |
正文 | zhèng wén | ㄓㄥˋ ㄨㄣˊ | 1.著作的本文,区别于“序言”﹑“注解”﹑“附录”等。 2.本字。 3.指合乎正常写法的文章。 著作的本文 |
正调 | zhèng tiáo | ㄓㄥˋ ㄊㄧㄠˊ | 对刺激的正常反应性。 对刺激的正常反应性 |
正人 | zhèng rén | ㄓㄥˋ ㄖㄣˊ |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 2.指嫡系亲属。 3.做官长的人。 |
正相 | zhèng xiāng | 即宰相。 | |
正息 | zhèng xī | 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个月。 | |
正心 | zhèng xīn |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公正无私之心。 | |
正始 | zhèng shǐ | 1.正其始。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 3.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 |
正始体 | zhèng shǐ tǐ | 三国魏后半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因始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故名。这时期老﹑庄思想盛行,士大夫崇尚清谈,文学创作也深受其影响。其中嵇康﹑阮籍的作品虽然也不免受了当时思潮的影响,但却能以隐微的方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感慨时事,成为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代表。 | |
正始石经 |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 |
正情 | zhèng qíng | 端庄的情态。 | |
正岁 | zhèng suì |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 | |
正绥 | zhèng suí | 供人君登车时拉手的绳索。 | |
正求 | zhèng qiú | 对正道的追求。 | |
正所儿 | zhèng suǒ ér | 犹正屋。 | |
正宗 | zhèng zōng | ㄓㄥˋ ㄗㄨㄙ |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后也指行业、学术、思想的嫡传正派或传统事物:正宗传人|武林正宗。 |
正身 | zhèng shēn | ㄓㄥˋ ㄕㄣ | ①修身;修正自身:正身行义|君子正身以俟。②谓确系本人:验明正身|缉捕正身。 |
正义 | zhèng yì | ㄓㄥˋ ㄧˋ |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 |
正阳 | zhèng yáng | 1.指日中之气。 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3.指南面。 | |
正议 | zhèng yì | 1.公正的言论。 2.谓秉正发表议论。 | |
正正 | zhèng zhèng | 1.整齐貌。 2.恰好,正好。 | |
正眼 | zhèng yǎn | 1.即正法眼藏。 2.谓眼睛正视目标。表示注意和重视。 眼睛向正前(看)她连惊险的杂技都不敢正眼看一下 | |
正意 | zhèng yì | 1.纯正的心志。 2.原意;本意。 3.主要的意思。 | |
正昼 | zhèng zhòu | 犹言大白天。 | |
正宅 | zhèng zhái | 1.正式的住宅。相对于临时的便宅而言。 2.住宅的正屋。相对于厢房而言。 | |
正一 | zhèng yī |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南朝 齐 顾欢《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唐 卢照邻《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南唐 谭峭《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 | |
正义感 | zhèng yì gǎn | 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有无产阶级正义感的人,能坚持真理,同一切邪恶势力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 | |
正支 | zhèng zhī | 1.宋制,盐商用现钱向官府购买盐钞,再以钞向盐场支盐,称为正支。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四》。 2.封建宗族谱系以长房长子为正支,余为旁支。 | |
正额 | zhèng é | 正式规定的数额。 | |
正匠 | zhèng jiàng | 唐代有匠籍﹑须轮番服役的手工业工匠。 | |
正用 | zhèng yòng | 正式用途。 正经的用处;办主要事情所用正用的地方,该花就得花 | |
正役 | zhèng yì | 1.明代赋役制度之一。即里甲法。 2.旧时兵役制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公布之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 |
正终 | zhèng zhōng | 谓人老死在家。 | |
正志 | zhèng zhì | 1.正确的思想。 2.正当的志向。 3.端正志向。 | |
正在 | zhèng zài | ㄓㄥˋ ㄗㄞˋ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我们正在做作业 |
正化 | zhèng huà | 正统的教化。 | |
正冬 | zhèng dōng |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 | |
正梁 | zhèng liáng |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也叫大梁﹑脊檩。 | |
正本 | zhèng běn | ㄓㄥˋ ㄅㄣˇ | 1.端正其本源﹑根本。 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 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 4.犹言偿本,够本。本,谓本钱。 5.谓正题。 |
正举 | zhèng jǔ | 先秦哲学用语。谓正确的举例或提法。 | |
正格 | zhèng gé | ㄓㄥˋ ㄍㄜˊ | 格律诗常用的格式。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正父 | zhèng fù |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书.洛诰》:“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孔颖达疏:“正父谓武王﹐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孙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说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 | |
正比 | zhèng bǐ | ㄓㄥˋ ㄅㄧˇ | 1.两个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发生变化,其另一方随之起相应的变化,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逐渐增长,就是正比。 2.当两个量的比是一个常数,这种关系叫做正比。 |
正案 | zhèng àn | 1.正式审定的名单。 2.正式案件。 | |
正宾 | zhèng bīn | 谓主要的客人。 | |
正板 | zhèng bǎn | 谓正式话题。 | |
正拜 | zhèng bài | 指正式拜官。 | |
正变 | zhèng biàn | 指《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 |
正躬 | zhèng gōng | 犹正身,亲身。 | |
正乐 | zhèng lè | 1.谓厘正乐音。 2.谓雅正的音乐。 | |
正则 | zhèng zé | 1.正其礼仪法则。 2.正规;常规。 3.犹正宗。 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 |
正风 | zhèng fēng | 1.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 2.谓纯正的民歌。 3.纯正的风气。 | |
正女 | zhèng nǚ | 贞女,贞洁的女人。 | |
正脊 | zhèng jǐ | 三分牲牢之脊,前脊为正脊。 | |
正榜 | zhèng bǎng | 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 | |
正国 | zhèng guó | 治理国家。 | |
正犯 | zhèng fàn | ㄓㄥˋ ㄈㄢˋ | 法律名词。共同犯罪的人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者。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
正歌 | zhèng gē |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 | |
正币 | zhèng bì | 指玉﹑皮﹑帛﹑刀﹑布等正式交易的货币。 | |
正教 | zhèng jiào | ㄓㄥˋ ㄐㄧㄠˋ | 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