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无为

  • 拼音qīng jìng wú wéi
  • 注音ㄑㄧㄥ ㄐㄧㄥˋ ㄨˊ ㄨㄟˊ
  • 成语繁体清静無為
  • 成语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道家谓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宋. 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
  • 成语出处唐 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
  •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不过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这两句话是听得懂。”
  •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英语翻译quiet and inaction <quietism>
  • 近义词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1. [quiet and inaction]道家谓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
    1. 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宋· 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

国语词典

  1. 指道家克制欲念,心神宁静,顺应自然的思想。语本《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后泛指任其自然,不以人力勉强作为。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西游记.第二回》:「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

网络解释

  1. 清静无为 (老子的哲学思想)
    1. 清静无为亦作“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复返自然。汉初实行这种政治策略。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
    2. 无为,道家的核心概念之一。道家自然有“创造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所创造的自然”,前者是后者的否定,因为它用“人为”否定了“自然”。但它也是同一个自然的“自否定”,因为“人为”、“创造”也是自然,而且更加是自然,所以它是自然的“本质”、也是真正的自然。道家的“自然”概念中的两个层次,即“无为”层次和“有为”层次。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常无为法自然。
  2. 清静无为 (汉语词汇)
    1. 清静无为,汉语成语。
    2. 拼音:qīng jìng wú wéi
    3. 释义: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后泛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不强求

“清静无为”单字解释

:[wéi] 1.做:有~。事在人~。敢作敢~。大有可~。 2.充当:选他~代表。 3.变成;成:一分~二。化~乌有。变沙漠~良田。 4.是:十寸~一尺。 5.姓。 6.被(跟“所”字合用):这...
:[wú]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mó] 见【南无】。...
: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波。 2.清楚;明白:分~敌我。说~道理。 3.查点:~仓。 4.寂静:~幽。 5.尽;完;一点不留:~除。 6.不贪污:~廉。 7.朝代名(1644—1911)。中国...
: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止。安~。风平浪~。~~的湖水。 2.没有声响:寂~。清~。傍晚,公园里很~。 3.使平静或安静:~下心来。请大家~一~。 4.姓。...

热门成语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风锐辞海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